微信“扫一扫”浏览

确认


健康的人和不健康的人肠道菌群有什么不同?



肠道菌群是不是像时下信息中说的那么重要?除了便秘、过敏、肠胃发炎与肠道菌群有关,甚至自身免疫和脑部退化也跟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真的吗?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根据的,当菌相失衡,也就是肠道菌群比例不均或种类太少,可能引起发炎反应,造成全身从头问题,因此生病的人,肠道菌相跟一般健康人很不一样,菌相会失去稳定,称为肠道失衡。肠道就像花园,健康的人“花园”中花草种类多、数量也多,有蜜蜂有蝴蝶,生态良好。


专精肠道菌研究、长庚大学医学生物技術暨检验学系教授赖信志说:“肠道有上皮细胞及粘液层保护,红的、紫的,各式各样的菌,就漂浮在黏液上,好菌、坏菌及中间菌和平相处,真的就像一座生态平衡的花园”。他还提到“促成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该生态中有机体的多样性与丰富度”。


国知名肠胃科医师艾莫隆.迈尔Emeran Mayer)在《肠道菌》书中也指出:肠道菌群种类越多样,越易稳定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


根据美国《预防Prevention)》杂志的建议,如果你经常胀气、便秘、腹泻,要小心肠道菌群可能已经出问题。


七成免疫细胞在肠道,好心情也由它掌握。

以前科学家以为,肠子里面的细菌,只有几亿个,种类只有几百种。结果现在发现,肠粘膜中,住着上千种细菌,其中七成是未知的新菌种。而这上千种细菌,总数量多达100~200兆个,比浩瀚无垠的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加起来还要多20倍以上。


肠道的神经系统还有1个亿以上的神经细胞,透过迷走神经影响全身器官,包括大脑在内。这个微系统“兵力”强大,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肠道,它们的防御作战能力,决定了是不是能够阻挡坏细胞或微生物进入体内肆虐。


另外,95%的快乐荷尔蒙血清素的“家”,也在肠道里,左右了人们的睡眠、食欲、疼痛和喜怒哀乐。



6大杀手危害肠道花园,打乱肠道菌平衡


肠道菌失衡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还没有百分之百确定,但很明确的是,以下這些事情会打乱肠道菌平衡,让繁花似锦的花园变成一片荒芜。


抗生素抗生素會破坏肠道菌。「有点像森林大火,造成肠道菌群的生态破坏,大幅降低肠道菌的丰度与多样性,此時一些伺机性感染的病原菌,如困难梭状杆菌,就可能过度繁殖并释放毒素,」吴伟恺解释,这时就会造成肠道严重发炎与腹泻,这在住院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中,不算少见。但他也提到,适当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是有必要的,大部分的病人在停用抗生素数周后,菌相都能慢慢恢复。


压力 压力荷尔蒙及肾上腺素增加,会大幅改变肠道菌的行為,让它们变得有侵略性且危险,同时也会加重肠道发炎反应。


高脂、高糖及化学物质 大量高脂、糖及人工化学物质会让某些坏菌长得特別快,且大量繁殖驱逐益菌,占地为王。「喜欢吃這些食物养不出好菌的,」赖信志說,暴飲暴食也会造成菌相改变。


熬夜 赖信志提到,熬夜会打乱肠道菌的生理时钟,让菌群稳定性及对抗能力减弱。另外,肝脏的解毒功能受到影响,大大增加身体发炎几率。


久坐 久坐会造成骨盆腔血液滯留,引起肠道发炎,刘博仁说。


酒精过量 会破坏肠道菌相。「以前说酒令人断肠是对的,」赖信志說,菌群遭破坏会引起非常严重的肠漏。



饮食对肠道菌种类影响最大


非洲人们食用各式各样且未经加工的食物,他们的肠道菌多样性就比较高。饮食对肠道菌組成影响大,非洲人肠道比多数人还健康。


「从肠道菌群的菌株及菌种來看,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赖信志指出。


就像葡萄酒,气候、土壤及人文条件的风土不同,让出来的酒,风味就各自不同,肠道菌也一样,不同地方的人,肠道菌組成也不一样,而对肠道菌种类影响最大的,就是饮食。


比起城市区域,开发中地区如非洲,人们食用各式各样的植物,且大多是未经加工的食物,他們的肠道菌多样性就高,肠道菌群中能分解膳食纤维生成短链脂肪酸的普雷沃式菌属比例也较高。而食物比较单一的美国人,则刚好相反。



依身体状况决定吃什么,精准饮食成趋势


「吃什么,决定了肠道细菌组成,」吴明贤证实,肠内菌也決定了你吃什么最好。为个人量身打造的精准营养学,已成为趋势。「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他笑说。


《刘博仁不藏私的功能医学新王道》作者、台湾基因营养功能医学会理事长刘博仁就分享经验说:「我父亲肠道状况非常好,吃很多蔬菜水果,大便也很漂亮。但我妈就不一样,她常吃甜食。有一次她肚子痛得不得了,去看医生,医师给她止泻药,吃了没好,我就寄一灌益生菌给她,吃了两匙就好了。」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发現,红肉、奶、蛋类食物中所富含的肉碱与胆碱,会在肠道中被细菌代谢成具有魚腥味的三甲胺(TMA),进而增加人体內氧化三甲胺(TMAO)的浓度,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不是每個人的肠道菌都会在体內产生氧化三甲胺,」 近期发表肠道菌生成TMAO功能检测,登上国际知名期刊 道(Gut)》的吴伟恺指出,利用台大所开发的口服肉碱耐量试验,可以清楚区分每个人肠道菌在体內制造氧化三甲胺的能力,作为辨认个人「体质」适不适合吃红肉的参考,给予更精准的营养建议。


「相较于荤食者而言,素食者肠道菌代谢肉碱生成氧化三甲胺的能力较低,」他说,这证明了饮食习惯的差异,的确会影响肠道菌的功能性。


每个人的肠道花园样貌不同,「你不需要特別知道什么样的肠道菌或吃什么能让你健康,只要吃得越多样就能改变肠道、改善健康。」肠道专家迈尔下结论说。


多接触自然环境或许是好主意。吴伟恺引述《细胞Cell)》期刊一個有趣的动物研究,相对于实验室里洁净的小白鼠,野生鼠的肠道菌较能够提升宿主的免疫力,增加对抗病毒感染与肿瘤生成的能力。


「多到自然环境散散步、爬爬山,跟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接触,」吴伟恺说,免疫系统可能會比较成熟,或许也比较不会过度反应、引发过敏。



巴金森氏症、心血管疾病突破发现 美国早已启动国家级研究


尽管赖信志提醒,肠道菌与疾病的关系,还在初探阶段,需要更多研究证实,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以前认为病因在脑部、心血管的许多疾病,「嫌犯」犯案的「第一现场」,很有可能是在肠道。


台大医院神经及脑血管病科主治医师林静娴指出,以往认为与巴金森氏症有关的路易氏体(一种变性蛋白质凝集体),只存在大脑中,现在发现肠道里也会产生路易氏体,而且可能在发病之前的一、二十年,就已经透过迷走神经伤害脑细胞。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动物实验結果则显示,肠道菌成分变化可能和巴金森氏症有关。有七成五的患者在出現震颤、行走困难之前,均罹患肠胃道疾病,且通常是便秘,肠道菌群多样性偏少。



肠道与疾病的关系还不止于此


专研肠道菌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台大医院北护分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吴伟恺指出,科学家把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动脉血栓块取出來,发现血栓里面居然有多种细菌的DNA,且次世代定序结果显示,這些细菌可能来自于口腔或肠道。


正因为很多研究指向肠道可能握有健康之钥,2016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拨款约1.2亿美元(约台币36亿元),发展过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NMI),其中就包括了肠道菌群。


在奥巴马采取行动的前一年,美国人肠道计划American Gut Project)向美国民众募集粪便,搜集美国民众肠道里的微生物数据,台湾及许多国家也相继跟进。

健康的人肠道像座生态花園 肠道菌群越多样越好。



肠道菌群如何改善?


有研究表明富含海洋微藻和益生元的食品,能够优化肠胃健康、调节内分泌、改善体内循环。新型功能型产品畅乐健含有:螺旋藻、裸藻、社氏盐藻及多种天然益生元:低聚果糖、酵母β—葡聚糖、L-阿拉伯糖、低聚木糖。


针对肠胃功能的修复及优化、调节内分泌,全身排毒清身、补充100多种微量元素,均衡身体营养,健康塑性。婴幼儿及哺乳期女性也适用。



购买商品前需先关注公众号哟~

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